滴灌系統中,灌溉方案是根據土壤持水能力、作物生育和氣候條件綜合決定的。
第一步,確定土壤類型。這個土中供作的作物吸收利用的速效水是多少?當土壤水分由田間持水量開始下降,降低到某一耗竭閾值時,就是開啟灌溉的臨界點。我們把一部分從田間持水量到耗竭閾值之間的供作物直接利用的水分稱為RAW。
第二步,確定不同生育階段的作物系數。根據作物系數和蒸騰量確定作物需水量。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階段,蒸騰損失的水分會有差異,通過查閱資料,可以找到作物系數數值。
第三步,獲得蒸發量數據。通過氣象站或者一些網站,查閱當地的歷史蒸發量?;蛟谧约旱霓r場,安裝蒸發盤,直接了解近日的蒸發量。根據彭曼公式,可以從氣象參數,計算出ETO,再根據ETC=ET08*Kc,計算出作物需水量。
第四步,確定灌溉頻率,就是幾天灌溉一次。如果作物一天需要4.4mm,那么意味著作物1天多點就可以把土壤持有的8mm水完全消耗掉,所以需要每天進行灌溉。
第五步,確定一次灌溉多少時間。根據灌溉系統的參數,滴灌的間距,滴頭的間距還有滴頭流量確定灌溉強度。